聚焦企业创新与出海,
瑞龙诺赋受邀出席LRI江远投资首届年度大会
8月31日至9月1日, LRI江远投资首届年度大会(AGM)在上海成功举办。
来自全球领先金融机构、顶级资产管理公司、跨国保险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被投企业代表的重磅嘉宾与行业大咖齐聚一堂,探讨当下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共话医疗与科技领域的发展与未来。
在医疗圆桌论坛环节上,主办方邀请到瑞龙诺赋与友邦人寿、恒瑞医药、迈科康生物四位行业嘉宾。大家一同探讨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发展中的坚持与调整。
本文节选瑞龙诺赋创始人兼CEO马长征博士在圆桌论坛上的精彩分享
马长征博士:大家下午好,我是瑞龙诺赋的创始人、CEO马长征。我在大健康行业有25年的经验,我的职业生涯中有机会接触过医疗健康行业里的大多数环节,从健康险到医疗设备和器械,再到医院管理,也做过运营,并参与过跨境收购。
Q1:政策变化下,企业的长期策略是什么?
马长征博士:过去25年,我见证了或者参与过与大健康相关的一些行业主要变革,感受到国内健康业政策的连续性和趋势还是很明确的,从广覆盖到提高质量和可负担性。
对于瑞龙诺赋来说,坚持解决什么样的临床问题,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患者价值,我觉得是比较稳定的长期策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公司创立初期,没有盲目地跟随或者复制,因为我觉得一个产品、一项服务,如果单纯靠营销手段才能够实现增长或者盈利,那么这是不可维系、不可持久的。
我相信创新如果有临床上能够实现的价值,无论是集采或是DRG,或者是反腐的过程中,其实是能够得到更多支持,也能够得到更加公平的机会。
Q2:应对不确定性,大公司与创业公司有哪些变与不变?
马长征博士:目前的融资环境确实非常艰难,我也感同身受。
我们最近完成了2亿元的Pre-B+轮融资。在最近两年多时间的3轮融资中,从火热到谨慎,投资机构的投资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感受很不一样,我们也要直面这个变化。我很感谢江远,功课做得很超前,好几年前就开始了解瑞龙诺赋。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变的。我觉得有三件事不能变,我做企业的专业度、专注和专心不能变。专业度不能变,就是说我不能说外行话、做外行事,我们要非常深刻地了解并且能够和医生对话,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我才能够有解决方案,这个专业度绝对不能变。
然后专注度不能变,你可能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得很清晰最重要的是做什么,要有轻重缓急。专心体现在产品力,像我们做医疗设备,最终考验的是产品力到底怎样,产品力是生存和增长的宝藏。
什么东西能够变呢?出海的机会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比如,拉美和中东两个地区加起来人口超过10亿,结果总的手术机器人装机量比不上韩国。深度了解后会发现,他们喜欢性价比更好的机器,而且病谱和北美不一样,比如可能当地直结肠肿瘤的发病率很高,他们希望机器能在这方面给到更多的帮助。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有海外资源、海外专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出海是可以提前去布局的。
Q3:老龄化趋势下,公司能够提供什么样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马长征博士:我们的工作和老龄化或者和恶性肿瘤直接相关,我觉得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说手术解决方案,肿瘤特别是老年人肿瘤,初次发现后手术当然是首选。但通过手术来干预治疗的,在我们国家只有35%,同样的初次肿瘤诊断在美国用手术干预的在65%以上。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可能肿瘤早期诊断对我们来讲还是比较滞后,所以有很多病人发现肿瘤时已经是中晚期了,手术解决方案已经不是最合适的选择。陈总和我坐在一起,陈总的疫苗方案解决让人不生肿瘤的问题,我要起的作用是如果有人生了肿瘤,怎么用精准医疗的方式、微创的方式,让病人能够康复更快、五年生存率能够大幅提升。
比如说,我们上个月在复旦肿瘤医院做了第一例人体临床手术。67岁的病人进行前列腺全切,如果这一例用开放手术的方式,无论是医生、病人,负担都非常重,病人可能在医院里面至少住2个礼拜,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用手术机器人做前列腺全切,可以精准切除并完美缝合只有几毫米的尿道。要重新缝合尿道,机器人也有它的优势,它对人体组织创伤非常小。这个病人两天之后就可以自主排尿,几天之后就出院了。
微创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我觉得特别和老年人相关,和恶性肿瘤相关。所以无论是从保险端、从制药端,从免疫或者疫苗,从我们手术来讲,都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可以发挥。
Q4:出海成共识,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做?
马长征博士:首先我觉得医疗需求是一个刚需,同时所有的医疗又都是local business,很难全球化。不可能有一个医疗服务模式,到什么地方都适用。从我们做医疗设备的角度来说,选不选择出海、能不能出海,有几个方面我觉得要很认真地考虑。
首先,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非常高的严肃性。这也是为什么医疗器械、药品上市的标准在全球都是很严格的。就是安全性和有效性来说,我个人在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多年的体会,我们在研发过程、临床过程当中,要有严格遵循的原则。现在有一些初创公司,或者创业团队,对行业的严肃性,对这个行业应该具备的integrity,可能理解并不是很深。这样的企业到海外去肯定没办法生存。
第二,我觉得不能盲目地出海,需要对当地需求深入理解。
举个例子,中东市场资源丰富,但是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很小,什么原因?中东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手术机器人,医院的硬件条件也非常好,但后来发现是主刀医生的数量是个挑战,中东最顶尖主刀医生大部分来自西方国家。如果要推进手术机器人这个业务的话,需要了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盲目去中东的话可能会不知道后面潜在的问题是什么。刚刚提到拉美国家,如果出海美国市场或许不是优先,那里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已经很饱和,但是拉美市场有需求,可能要强调性价比,或者是了解它和美国市场不一样的是普外科需求远远高于泌尿外科的需求。对这种差异化,要有充分的理解、充足的准备。